当前位置  信息公开首页 >> 信息公开目录 >> 学校基本信息 >> 年度计划 >> 正文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20年度行政工作要点
 

2020年是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决胜之年,是学校收官“十三五”,谋划“十四五”,推进第一次党代会开局,全面启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技术师范大学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今年学校行政工作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等,全面落实学校第一次党代会精神和学校“十三五”既定目标,围绕做大做强,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内涵建设,持续改革创新,突显职教师资人才培养办学定位,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优化学校内部治理体系,提高内部治理能力,全力开创学校发展新局面。

一、毫不松懈,慎终如始,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1.坚持不懈抓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坚持把师生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教育厅有关疫情防控各项决策部署,切实加强校园管理、公共卫生、饮食安全、物资储备、心理辅导、舆论引导、科普宣传、表彰先进、督察督导、师生人文关怀等各项工作,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2.统筹抓好疫情防控与学校发展工作。坚持“两手抓”,打好“组合拳”,根据疫情防控进展情况,充分做好师生开学工作方案和返校准备工作,确保疫情防控解除前后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衔接;抓好线上教育教学工作组织,加强服务保障和技术支持,保证质量;妥善安排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就业、研究生招生等相关工作;做好日常办公线上线下服务工作指引,采取视频会议、远程办公等方式,维护学校各项工作正常运转;加快校园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满足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需求。

二、落实学校第一次党代会精神,科学编制学校“十四五”规划

3.科学编制“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第一次党代会精神,围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技术师范大学”的发展目标与“三步走”发展战略,加强学校发展战略谋划,深入开展调研,汇聚全校智慧,认真研究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需求、高等教育特别是职教发展前沿和学校发展状态等重大问题,廓清学校“十四五”期间改革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落实举措。推动学校各类专项规划和二级学院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的学校总体规划管理体系。

三、启动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工程,推进学科建设上台阶

4.围绕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目标,制定实施学校学科建设三年攻坚计划。加大现有省重点学科和省重点培育学科建设支持力度,推进高端人才引进、创强及冲补强资金等政策资源、资金资源优先向各类重点学科配置,为申报博士点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有规划有步骤培育新的重点学科增长点。通过强化优势,补齐短板,实现学科建设整体提升。

5.进一步优化调整学科布局。对标“双一流”,制定学校“十四五”学科建设规划,进一步明晰各个学科专业特色内涵,做好学位点动态调整和二级学科(学科领域)备案工作,推动设置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和数字技术(AR/VR)等学科新方向。积极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进一步优化教育硕士学科领域,推进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领域(职教专硕)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认真组织做好职教专硕学位点迎评工作,促进职教专硕人才培养职业性、专业性、师范性的有机统一。提前谋划准备,组织做好2020年学位点申报工作,力争成功增列3-5个新的学位点,进一步扩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规模。

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6.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深入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对标国家和省“双一流”,重点推进新工科、新文科专业建设,着力建设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空间安全、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专业,推动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正式运行。积极组织申报10个国家级、1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项目。实施“工匠之师”培养工程,成立职业教育教师学院,做强职教师资培养品牌,构建国内一流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工匠之师”。全面开展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积极组织申报5门国家级、10门省级五类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全面推进学校课程思想建设,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加强公共基础课平台建设,强化理工类专业应用型和实践性特色建设。扎实开展专业认证工作。提前组织开展2021年省级教学成果奖的遴选、培育和申报工作,积极培育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项目,力争实现零突破。深入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充分利用疫情期间在线教学经验,促进课堂和学习方式革命,建立“互联网+教学”“智能+教学”等新形态,提高教学效率和活力。

7.促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筹建研究生院,按二级学院建制构建组织架构,加强研究生党建、思政教育工作和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强化学位点内涵建设,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推动实现研究生管理服务的专业化、职业化、精细化和信息化。强化研究生培养分类指导:完善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激励高水平学术成果产出,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水平研究生培养;完善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以加强研究生实践教学管理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为抓手,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全面落实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第一负责人的要求和立德树人职责,完善导师管理评价机制,提升导师指导水平,推进兼职导师队伍建设。

8.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以“敢闯会创”为核心要素,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争创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基地;联动行业企业,加强校地合作,挖掘校友社会资源,组建创业导师人才库;深度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建设4-5个校外孵化基地,争创省级“众创空间”示范平台;加大创业成果推向市场力度,筹建3至4个校级产业学院,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成果产业化等,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

五、大力推进“四有”教师强校工程,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9.以更大力度、更加精准方式引进人才。以建成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为总目标,构建以学校为主导、学院为主体、学科专业为载体的人才引进工作机制,着力破解师资队伍的结构性矛盾,按学科、专业、课程、平台建设和河源校区建设需要,精准实施“达之学者计划”和“百名博士招聘计划”,同时加大聘任有行业企业经理经历的高层次人才。2020年预计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博士100名以上。

10.加大教师队伍培养力度,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开展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提升科研能力等分类培训,鼓励教师进修访学或到企业行业接受培训和挂职锻炼,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帮助更多青年教师打破职业发展“瓶颈”。指导新教师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对标2020年省级各类人才项目申报,做好人才项目推荐工作。制定实施“青年千人”、“珠江学者”、广东省杰青、特支计划等各类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出台《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和失范行为处理办法》,激励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严肃查处师德师风失范行为。

六、加强科学研究,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11.进一步深化科研体制改革。修订教师科研考核制度,健全分类评价体系,规范SCI论文相关指标引用,树立正确的论文评价导向,完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以及成果转化等科研评价、管理等相关制度。加强二级单位科研工作指导,进一步明确学校科研工作思路,组建跨学科高水平科研团队,扩大学校科研规模,提高项目质量。理顺学科、学院、平台运行机制,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培育科研学术团队,组织申报认定3-4个厅级以上平台和团队。

12.进一步提高科研成果产出和转化能力。对接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瞄准国家重大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争取国家级课题立项15项以上,省部级以上课题40项以上,省(部)级以上科研奖4项以上,科研经费总额稳定在6000万元以上。加大科研成果奖励力度,提高论文数量和质量,提高发明专利质量和转化比例,消除垃圾专利。

七、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13.不断提升国际化合作办学水平。制订学校国际化推进计划,加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建设力度,重点推进与美国卫斯里安学院、美国朗沃德大学、英国密德萨斯大学、芬兰于韦斯屈莱应用科技大学、德国HWTK应用技术大学的交流合作项目。进一步拓展与一带一路国家及港澳台地区高水平大学的交流与合作。稳步扩大国际学生招生规模,调整生源结构,提高生源质量。鼓励师生参加各种国际学术会议。

14.提升服务职教引领力。实施粤港澳大湾区精准服务工程,充分发挥广东省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联盟、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教师发展联盟、广东省职教师资培训项目办、省社联决策咨询基地“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等平台作用,举办第二届大湾区职教高端论坛并形成品牌,建设省级、国家级职教研究智库。持续深化校企、校地合作,推进顺德研究院、河源研究院等建设。创新职教专硕研究生培养模式,扩大职教专硕招生规模,进一步提高职教专硕培养质量和知名度。进一步做强做优国培省培项目,扩大成教(含自考)招生规模。大力推进广东职教人才培训有限公司进入市场化运作,开展社会化职业技能、学历提升等培训服务。

八、优化学校内部治理体系,提高内部治理能力建设

15.进一步优化内部治理体系。颁布实施大学《章程》,完成所有规章制度的修订、制定、汇编,加强规章制度的宣传教育,形成依法治校的良好氛围。加强学校学术委员和学位委员会建设,发挥各种议事协调机构在学校科学管理、民主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明确主体责任,防范廉政风险。优化一校五区功能定位,错位发展。

16.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推进人才评价制度改革,探索编定学校三定方案。修订绩效工资制度,形成以贡献为导向的激励机制。掌握政策,规范程序,加强阳光采购、阳光招生。做好纪检监察工作,聚焦审计主业主责,推动传统的财务审计、纠错防弊审计向管理审计、绩效审计、风险审计以及政策落实审计发展。加强财务统筹管理,保障学校建设资金稳定。加强各校区实验实训场地、行政办公用房等公共资源的整体规划和项目化、信息化建设,提高资源共享度、开放度。

九、加强条件保障建设,推进平安校园、美丽校园、智能校园建设

17.全力以赴保障河源校区今年顺利开学。加强与河源市政府合作,积极沟通建设单位,做好与学校的三方衔接协调。组建精干高效管理团队,建立立足河源、相对独立运行的高效管理机制。做好河源校区开学的设备、教学、师资、后勤保障等充分准备。制定河源校区投入使用和中长期规划建设方案,确保一校五区统筹发展。

18.加快推进白云校区基本建设,完善各校区基础条件。完成白云校区东区学生宿舍、第三食堂、图书馆项目的设计及报建工作;完成白云校区教学科研楼(原规划教学楼1、2)、音乐教学楼(原规划音乐馆)、院系及教师办公楼、教工宿舍-1的项目备案立项工作。做好白云校区二、三、四实训楼规划使用。推进白云校区地块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加强各校区多媒体课室、运动场馆、电力增容、空调线路改造等办学条件建设。

19.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加强智慧校园顶层设计,制定一校五区整体规划方案;扩充校园信息出口带宽;分布建设各校区校园无线网络覆盖;构建一站式线上、线下服务大厅;加快各项审批流程上线,拓展OA系统服务范围;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平台,推进OA 办公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协同建设;加强校园安保,建设多校区集成智能综合监控指挥中心;建设多校区远程办公和视频会议系统等,提升智慧校园建设水平。

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凝练大学精神

20.做好大学精神传承发展和校园文化系统设计。传承发扬“罗明精神”“汪达之精神”,开展校史校情教育,进一步凝练大学精神,讲好广师大故事,树立新时代广师大人形象。在白云校区筹建中国职教博物馆和校史馆。加大校园文化标识系统建设,加强校园公共场所文化景观的系统设计和楼宇文化建设。

21.发挥校园文化和主题活动育人功能。坚持立德树人,深入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扎实推进学风建设,促进校风、教风、学风、班风、舍风的良性循环。大力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创新学校科技学术节、校园文体艺术节、校园运动会等,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探索“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增进民族团结。抓好校园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做好资助育人、心理咨询、就业服务、家校联动等工作。

十一、统合各方面力量,继续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22.加强离退休、图书、档案等工作和校友会等群团组织工作。做好离退休人员的暖心服务和人性化管理,开展有益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建立离退休教职工特殊群体档案,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做好白云校区新图书馆规划建设和河源校区图书馆建设筹备工作,大力推进图书、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图书、档案服务教学科研的能力。加强与校友的沟通联系,做好服务校友工作,拓宽校友参与学校建设的渠道。

23.重视民生工程。推进老校区旧楼安装电梯工作,方便教职员工出行。抓好“送温暖”工程,加大困难教职员工慰问工作力度。加强教职员工活动阵地建设。关心教职员工身体健康,不断丰富体检项目。关爱女性健康,推进白云校区“爱心妈妈小屋”建设。想方设法提高教职员工福利待遇,增强教职员工幸福感、归属感和安全感,凝聚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学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