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信息公开首页 >> 信息公开目录 >> 学校基本信息 >> 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报告 >> 正文

2021年教代会工作报告
 

凝心聚力谋发展 砥砺奋进创新局

——在第七届教代会暨第八届工代会第三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骆少明

(2021年4月9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审议。

一、工作回顾

自第七届教代会暨第八届工代会第二次会议以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做大做强学校事业,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学校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1.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组织领导干部参加省委专题研讨班,制定“深调研”工作方案,校领导率队开展专题调研,为师生解难题、办实事,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推动工作、破解难题。坚持书记、校长为师生讲授思政第一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广大师生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2.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有关疫情防控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把师生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深入排查各类风险隐患,全力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学校意识形态安全、政治安全零事故。深入学习贯彻第一次党代会精神,稳步实施“三步走”战略,扎实推进“六项工程”,各项工作实现良好开局。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扎实开展中层干部换届工作,共提拔85人、交流轮岗30人,立足学校事业长远发展需求,打造了一支忠诚干净担当干部队伍。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领导,突出政治引领,持续推进“四同”系列活动,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学校获全省第二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和“广东省民族团结模范集体”称号。

3.提升党建工作水平。选优配齐兼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和专职辅导员队伍;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积极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进党建和业务工作双融双促,持续打造基层党建“百佳”工作精品,学校党委被确定为全省第二批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5个基层党组织获评全省“标杆院系”“样板支部”称号。持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改革,强化政治监督,探索开展了首轮校内巡察,巡察经验做法得到原省纪委监委主要领导充分肯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持之以恒改进工作作风,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二)做大发展规模,为做强学校事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扩大办学规模。2020年,学校招录本科及研究生新生1.1万多人,招生首次突破万人大关,目前在校生达2.7万人,学生规模进一步扩大。扎实推进学科建设,2020年申报新增7个硕士专业学位点全部通过省学位委评审,实现硕士学位点翻倍计划。加大“达之学者”和“百名博士”系列招聘计划实施力度,人才引进成效显著,2020年招录174名博士,引进4名“达之(青年)学者”,师资队伍学历学源结构进一步优化,专任教师规模进一步扩大。与河源市政府紧密合作,共同推动河源校区建成投入使用并平稳顺利开学,首批本科新生4087名顺利入驻,学校办学空间进一步拓展。

2.改善办学条件。学校抓抢政策红利和发展机遇,积极争取筹措办学经费,2020年获得10年期政府专项债券8500万元支持,全部用于教学实训实验室建设,极大改善教学实验条件。加强校企合作,争取银行无偿支持资金2148万元,有力促进校园信息化建设。今年,我们还将获得省财政专项资金3亿元,主要用于河源校区办学和学校整体发展建设。白云校区建设扎实推进,第二、三、四栋教学实训楼5万平方米建设项目主体建设已基本完成;学生宿舍A13栋2万平方米已经封顶,计划今年8月投入使用;东区学生宿舍B1-B6、第三食堂等7万平方米的项目正在加快施工,计划今年全部投入使用;东校区食堂实现全面升级改造,各校区生活条件逐步得到改善。

(三)加强内涵建设,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1.深入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充分利用疫情期间在线教学经验,建立“互联网+教学”“智能+教学”等新形态,推进线上教育教学改革,共计开出4000余门/次课程,240万人次学生参加线上学习。推进专业认证、新工科、新文科和国家“双万计划”专业建设,财务会计教育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网络工程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通过IEET认证;新增新能源汽车工程、知识产权等两个专业;获批 6 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实现了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零的突破,获批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0门。持续加强教学质量工程建设,获批 45 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15 个省级示范性教师教育实践基地,15 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20年,学生在省第十二届“挑战杯”中获17个奖项,其中金奖7项,总成绩首次排名全省前三,再次获得优胜杯;在第六届“互联网+”大赛中,取得国赛金奖2项、铜奖1项,省赛9个奖项和省“优秀组织高校奖”的好成绩;疫情期间,千方百计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稳步推进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加大省重点学科和省重点培育学科建设支持力度,把人才引进、资金资源优先向重点学科配置,强化优势、补齐短板,促进学科建设水平整体提升。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组织召开全校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制定实施《新时代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行动方案》,大力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学校12个项目获批为2020年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

3.进一步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修订10余项科研管理制度,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开展基金项目、社科规划项目、科技计划等科研项目的申报指导,加强与上级科研主管部门的联系,拓宽科研项目的申报渠道。基础科学研究进一步加强,在重大科研平台建设上有新进展。2020年,学校立项建设省级以上科研平台5项,获批国家基金项目1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取得13项立项的好成绩,位列全国前45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华南及粤港澳大湾区研究基地”入选国家民委设立的科研创新平台。

4.加强人才队伍引育工作。健全高层次人才引进体系,修订高层次人才引进细则及《人事调配管理规定》,优化人才引进协议和工作程序。建立完善考核目标、薪酬、职称相统一的人才引进和管理模式,加大对高端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积极推进“强师工程”,落实各类高层次人才项目建设,开展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能力培训,共有20个教学单位的200余名专任教师参加培训。

5.打造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特色。2020年,学校作为广东高校唯一代表、全国4所高校代表之一,在教师节举办的全国教师发展大会上介绍“工匠之师”的培养培训经验做法,向全国同行发出了广师大声音。学校认真落实职教师资国培、省培项目任务,拓展职教师资培训项目,新增党支部书记培训项目和普职融通培训等项目。组织申报国家级培训基地,获批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第十批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为拓展技工院校师资培训和社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开辟了道路。发挥作为广东省产教融合促进会理事长单位的优势,助推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加强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与广轻控股集团签署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强化“服务职教创特色”的理念。

(四)加强精细化管理,推进民生工程和平安校园建设

2020年,学校颁布实施了《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章程》,同步完成规章制度汇编共计8册13篇,619份规章制度,推进学校内部治理能力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财务效能进一步提升,绩效工资改革稳步推进,校内奖励性绩效工资有较大幅度提升,同时,用足政策提高教职工的住房公积金和住房改革补贴,稳步提高职工收入水平。推进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办公自动化系统功能、网上办事大厅系统建设。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做好校园安全和综合治理工作,确保校园平安稳定。开展送温暖、献爱心送健康等活动,关心困难职工,工会活动丰富多彩,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教职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此外,学校还认真做好离退休人员、留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的服务管理,做好计生、图书、档案等各方面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加强与校友的沟通联系,营造校友关注、支持母校建设与发展的良好氛围。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学校快速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与收获,离不开全校师生的齐心协力、辛勤奉献,倾注了全体师生的智慧与汗水。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各位代表,并通过你们,向为学校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师生员工、离退休老干部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存在的不足和形势分析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今年初,陈宝生部长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十四五”时期,我国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教育改革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宏观政策环境已发生深刻变化,面临着新形势、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新目标、新要求。百舸争流,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等先后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新时代教育改革评价总体方案》,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效应不断释放,新时代教育改革评价不断深化,这些改革政策和重大战略为新发展阶段学校深化内涵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各位代表,更名大学以来,学校紧紧围绕“做大做强”发展战略和第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在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新成绩,办学空间进一步拓展,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办学经费明显增长,人才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总的来说,学校的办学水平已经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已经具备了向更高水平迈进的基础和条件。但是,对标党中央对教育的决策部署和要求,对标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学校发展还存在不少短板和差距,比如,在人才培养方面,职教师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还不够鲜明,高素质的“工匠之师”培养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产教融合的深度、广度有待拓展,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还要进一步深化;在学科建设方面,学校没有国家和省一流高水平学科,也还没有博士学位授权点,学科方向仍需进一步凝炼;在科研方面,高水平科研团队缺乏、高水平科技成果产出不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较少,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有待提升;在高层次人才引育方面,高水平师资比例仍偏低,人才队伍结构仍需优化,人才成长环境还要进一步营造,让优秀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等等。着力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以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来应对,把握和用好重大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办好我们自己的事。

各位代表,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高等教育改革形势和发展机遇,我们必须增强谋划长远的紧迫感和稳中求进的责任感,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新的战略来推动学校做大做强,推动中央、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在学校落地见效,持续激发内生动力,奋力推动学校事业发展开创新局面。

三、工作展望

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之年。我们要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第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技术师范大学”奋斗目标,坚定办学定位,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升内涵发展质量,进一步做大做强学校事业,实现“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2021年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工作要点都已经下发,请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在这里,我强调几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和“第一议题”制度,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开展党史教育,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系列活动,教育引导全校师生全面系统了解党的奋斗历程,引导党员、干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二)积极配合开展巡视工作

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积极配合省委第三巡视组开展工作,认真听取巡视组反馈意见,制定整改方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做到立行立改,真改实改,以“钉钉子”精神,高标准高质量抓好各项整改工作,建立起整改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把巡视的成效体现在推进学校改革与发展的任务上,把深化政治巡视的要求落实到学校管党治党、办学治校全过程,把巡视整改成效转化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技术师范大学的强大动力,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三)科学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前进方向

开学前,学校召开了内涵发展战略研讨会,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的发展战略和下一个阶段的目标任务,会议形成了广泛的共识:我们已经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进入到聚力内涵式发展,着力高质量提升的新阶段。高质量提升需要高水平的规划引领。今年,我们要按照中央、省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好《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推动形成科学合理、富有学校特色的教育评价体系。要群策群力,加强与学校第一次党代会精神的有机衔接,紧扣做大做强的发展战略,按照学科建设上水平、服务职教创特色的发展理念,制定实施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同时,根据学校总体规划编制要求,完成“十四五”规划相应的专题(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明确学校未来五年的工作思路和重大举措,凝聚起落实“十四五”规划的强大合力,提升学校内涵发展水平。

(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今年是新高考综合改革第一年,这对我们的招生方式、专业建设、教师发展等方面都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甚至对学校做大规模也会带来挑战。我们要做好大类招生大类培养顶层设计,推进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建立完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突出职教师资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主动应对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和挑战,务必要确保生源数量、提升生源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要推进新工科、新文科、新师范建设,开展一流本科专业校内遴选和建设工作,为申报广东省一流专业和国家一流专业做好准备;开展师范类专业与工程教育专业评估与认证工作,进一步彰显技术师范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特色。深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要推进“金课”和“课程思政”建设,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做好2021年省级教学成果奖组织申报和2022年国家教学成果奖培育工作。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遴选增建3个产业学院,深化产教融合,完善学科竞赛激励制度,依托“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平台,提升双创教育育人成果;依托“广东省专业孵化器试点单位”“南粤侨创基地”“广州市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广州市就业创业孵化基地”等平台,整合优质政府、社会资源,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服务区域经济建设。

(五)着力补齐发展短板,加快推进高水平技术师范大学建设

一是推动学科建设上水平。对标“双一流”建设,围绕2023年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目标,进一步凝练学科特色和学科方向,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启动实施 2023 年学位点培育规划建设工作。加强硕士学位点内涵建设,组织做好职教专硕、教育学、会计硕士学位点专项评估工作和民族学等学位点周期性合格评估工作,启动2020年新增的专业硕士学位点建设工作。深化研究生培养改革,规范专业学位实践基地建设管理,加强实践环节现场督察,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二是提高科研水平和科技转化能力。进一步健全完善教师科研考核制度,完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以及成果转化等科研评价、管理机制,建立完善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创新学术团队、青年学者的激励和责任机制,营造良好的科研学术环境。聚焦国家地方重大战略需求和科学前沿问题,积极推进科研团队与平台培育,争取在省级或市厅级团队或平台、高层次人才项目、重大(或重点)项目上有较大突破,加大横向项目拓展,争取到校各类科研经费有较大幅度提升。继续加大科研成果培育力度,提高科研项目谋划能力,发挥好学校省级智库、省市重点实验室、河源研究院、顺德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和平台的作用,加速推进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

三是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继续做好人才招聘、引进和服务工作,加大“达之学者”系列等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强化骨干教师培训和青年教师培养,打造一支适应学校事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推进新时代教育综合评价改革,进一步改进人才评价和培育机制,增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为各类人才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推进岗位聘任制改革,强化聘期绩效考核,推动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绩效考核机制。

四是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推进高端智库平台建设,积极探索市场驱动、需求导向、多方参与、合作共赢的“高端智库”合作共建模式。深入开展战略研究和决策咨询,为大湾区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推进培训机制改革,积极拓展社会培训新领域,成立“高职院校教师岗前暨资格培训办公室”,打造学校职教师资培训、职前职后培训和职教研究国内品牌。扩大继续教育规模,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服务。组建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实验教育集团,推进附属幼儿园复办工作,解决教职员工后顾之忧,推动附属教育及实验学校实质性运作。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来华留学教育质量。

(六)大力推进校区建设攻坚,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河源和白云校区建设依然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关系到做大做强发展战略能不能顺利推进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改善办学条件的重要工作,须臾不可松懈,一定要抓紧抓好。要想方设法盘活用好校内存量,千方百计扩大资源增量。河源校区今年计划入驻新生8500人左右,要抓紧推进师资、教学实验设备、后勤保障等配套建设,确保河源校区各项工作正常运转。要进一步完善各校区教学实验条件建设,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要积极会同基建处、各学院,根据人才培养需求,做好白云校区第二、三、四栋实训楼的二次装修、搬迁入驻及实验室规划建设工作,确保今年秋季学期如期投入使用。此外,还要进一步加强各校区功能规划和布局,理顺河源校区管理机制,推动形成科学合理的一校五区功能定位布局。

(七)抓好校园服务保障和民生工程

推进后勤服务提质增效,加大后勤社会化改革步伐。坚持为师生办实事,办好事,推进校园智能化、信息化建设,完成OA系统升级、校园数据共享中心建设和一校五区线上办事大厅建设,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校园事务服务平台,为师生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务。不断改善教职工福利待遇,持续提升教职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推进校友会、基金会工作,吸引更多的校友和社会力量参与学校发展建设。

各位代表,同志们!2021年,是学校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既是奋力耕耘之年,也是迎难而上之年。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每一位教职员工要始终保持坚定不移的信心、坚忍不拔的毅力,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早日把学校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技术师范大学而努力奋斗,以骄人业绩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预祝本次“双代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