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信息公开首页 >> 信息公开目录 >> 教学质量信息 >> 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和... >> 正文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师培养实施方案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部、教育厅和学院党委关于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精神的具体体现。本课程结合当前的就业形式和面向“大众化”教育的发展趋势,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为更有效的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实现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教育目标,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特针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现状,强化教师管理,提升教师水平,加大教师考核力度,制定教师培养规划和具体措施如下:

一、  指导思想

以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就业指导教育为目标,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业规划导师为抓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改进职业生涯、就业指导教育的手段,推进本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帮助学生正确规划大学,充分就业、健康成长与成才。

二、  培养目标

(一)能力目标:在师德建设方面,教师应爱岗敬业,具有较强的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具有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和合作精神,治学严谨、道德规范、为人师表。在专业基础方面,要具有宽厚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就业指导相关知识,以及宽广的相关学科知识,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学科发展的前沿状态与最新成果。在科学研究方面,掌握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和信息技术,能够站在学科前沿,强化理论研究。在教学能力方面,除达到上述专业基础知识要求外,还要具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技能,教学质量与效果优良。

(二)规模目标:适度扩大本课程教师规模,吸纳更多专业教师参与进来;提升教师学历,要求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教师平均要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90%以上;培养更多的“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比例要达到其专任教师总数的70%左右。

(三)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高级职称、省内甚至国内知名的学科带头人,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中青年课程教师骨干,能承担省内外、参与国内外竞争的课程创新团队。

三、具体规划与措施

(一)加大投入。学院每年投入5万元用于相关师资培训。

(二)以老带新,实行指导教师制。每年由学校相关部门、课程负责人对每位教师的教学、科研和进修作出具体安排,指定专业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和领导担任指导教师,有计划、有要求地进行培养。具体包括指导年轻教师的备课、上课以及理论研究,帮助新教师通过教学关,并逐步提高专业能力、科研能力。

(三)树立典范,实行教学观摩制。以《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为典型,定期组织教学观摩活动,鼓励教师从中吸取授课经验,课程负责部门对积极参与教学观摩活动的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教学观摩期间,优秀教师分享经验体会,教师互相讨论学习。每学期开始,课程负责人组织填写教师培养计划表,制订新、老教师听课计划,并监督落实。

(四)加强教师培训,导入教师终身学习制。要导入“教师终身教育机制”,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把教师的培训作为常规工作常抓不懈;要坚持使用与培训相结合、短期培训与长期培养相结合;要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职业指导师培训、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安排教师参加适合自己职务的培训,尤其要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水平,以保证高等教育质量。

(五)优化结构,造就教师“双师”制。按教师来自于学校、教师来自于社会、教师来自于企业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要求教师都应拥有专业的资格证书,要打破教师来源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传统观念,改变教师队伍单一学科教育的结构,引进一批企业高级人才,改造和调整教师队伍结构,鼓励教师报考职业指导师等专业从业资格证书,造就教师“双师”制,从根本上改变大学生高分低能的现状,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让职业生涯与规划发展课真正有用。

(六)活跃气氛,形成成果交流制。针对本课程教师思想活跃、勇于探索、善于交流等特点,定期举办课程教师教学成果交流会或论文报告会,聘请专家、学者讲学,活跃学术气氛,促进教师教学成果的交流。

(七)完善考核制度,实行业绩奖励制。完善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考核制度,从多方面对教师进行公正考核,建立激励机制,及时奖励在教改、教研、科研等方面业绩突出的教师;设立教师教学优秀奖,每两年组织一次教师讲课比赛活动,对获奖者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并组织获奖或考核优秀教师者外出参加培训学习,从而激励本课程教师奋发上进,不断学习与探索。

四、附则

本方案由招生就业办公室、职业规划研究所负责解释,并可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完善。

本方案自颁发之日开始执行。